2023级学术博士0814Z1 土木功能材料 学术博士培养方案 |
学院(部) |
16877太阳集团 |
学科代码 |
0814 |
一级学科名称 |
土木工程 |
学位级别 |
□硕士 □博士 |
适用学生类型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用于留学生 |
□是 □否 |
适用年级 |
从 2023 级开始适用 |
制定时间 |
年 月 |
修订时间 |
年 月 |
一、学科简介 |
“土木功能材料”是在我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面向土木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等重要问题,基于土木工程和功能材料的交叉与融合,开展土木建筑与设施,尤其是在滨海环境下的防腐、防污、抗菌、自清洁、节能和能源转换等功能材料研究,发展土木功能材料的新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从功能材料的角度来解决土木建筑与设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以及抗菌自清洁、节能和能源利用等问题,服务于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
二、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能独立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重大工程技术工作,在土木功能材料二级学科能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2)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理论及应用方面具有创造性见解或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使用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
三、培养方向 |
方向一:土木防腐防污材料和技术 主要包括:(1)钢筋混凝土腐蚀理论和防腐技术。研究钢筋混凝土腐蚀影响因素和理论,设计开发电化学、光生阴极防腐等钢筋混凝土防腐技术。(2)防腐涂层材料。研究土木建筑和设施中防腐涂层材料的配方设计、制备技术、各组份作用机制及防腐理论。(3)海洋防污材料与技术。开发与采用海洋生物材料、仿生技术、海水原位催化电解技术、第一性原理等方法,研究防止滨海建筑与设施生物污损的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及相关理论。 方向二:土木抗菌和自清洁材料 主要包括:(1)土木建筑抗菌材料。针对土木建筑,尤其是在滨海潮湿环境下容易滋生微生物的问题,研究新型土木建筑抗菌材料及抗菌理论,改善土木建筑生活环境。(2)土木建筑自清洁材料。采用光催化剂、微纳仿生结构、计算模拟等技术,研究土木建筑设施的自清洁技术、耐久性方法和自清洁理论。 方向三:土木节能和能源转换材料 主要包括:(1)新型聚合物保温节能材料和技术。研究具有高阻燃性能、强隔热效果的新型聚合物保温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2)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及控温机理。研究开发相变储能材料用于土木建筑的节能控温并探索其控温机理。(3)土木建筑能源转换材料。采用光电/热电转换技术、光/电催化技术、电化学技术开发用于土木建筑外墙、土木设施等的能源转换材料,拓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供应,实现特殊场合(如滨海)土木建筑及设施能源自供应。 |
四、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 |
(1)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因特殊情况可经导师、所在培养单位向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申请适当延长,但总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六年。 (2)达到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博士生,经导师同意后,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但其在学年限不得低于2年。 |
五、培养方式 |
(1)博士生主要由学院管理,学科实施培养,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实施监督。 (2)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博士生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针对性指导。在业务上采取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以科研工作为主的方式。指导小组应以博士点学术梯队为主体或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3-5人组成。 (3)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学科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博士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并在培养过程中落实计划的实施。博士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承担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
课程类别学分及门数要求 |
总学分:19; 公共必修:(最低学分4 ,最少门数2); 专业必修:(最低学分7 ,最少门数3); 专业选修:(最低学分5 ,最少门数2); 必修环节:(最低学分3 ,最少门数7) |
课程设置 |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公共必修 |
0802006 |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0802007 |
英文学术演讲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0802008 |
中西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交流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PSY8106B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专业必修 |
02044 |
高等岩石力学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3分 |
|
CE8033 |
工程管理研究方法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3分 |
|
CE8023 |
基础设施健康分析与评估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3分 |
|
CE8035 |
工程结构耐久性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3分 |
|
MSE5011 |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3分 |
|
MSE5008 |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3分 |
|
—— |
论文写作指导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
——- |
专业英语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专业选修 |
CE8032 |
工程管理研究前沿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CE8049 |
滨海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CE8043 |
新型土木材料研究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MSE5023 |
热电材料研究前沿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MSE5019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MSE5018 |
电化学研究方法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只选1门、 只选2分 |
|
CE807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必修环节 |
02045 |
基金撰写 |
1 |
2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
3003012 |
心理健康教育 |
0.5 |
1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
3003013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0.5 |
10 |
第二学期 |
考查 |
必修 |
|
3403052 |
劳动教育(含教学或社会实践) |
0.5 |
10 |
第七学期 |
考查 |
必修 |
|
3403053 |
中期综合考核 |
0 |
0 |
第三学期 |
考查 |
必修 |
|
3403055 |
学术交流活动 |
0.5 |
10 |
第七学期 |
考查 |
必修 |
|
3403057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0.5 |
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八、 培养环节及考核要求 |
环节名称 |
内容及考核要求 |
考核方式 |
培养计划 |
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符合学科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中期综合考核、学术交流活动、劳动教育等)、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安排和要求。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纸质文档由学院保存,电子文档上传至研究生管理系统。研究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通过必修环节考核,承担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
考查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
学院应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组织研究生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理工医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人文社科)以及相关 MOOC 课程。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上述学习,并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完成学术规范问卷测试。若测试成绩达到 90 分合格线,则研究生通过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考核;否则其应重新学习和测试,直至达到合格线为止。若测试成绩未达到合格线,则会导致其无法通过中期综合考核。 |
考试 |
心理健康教育 |
学院应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后第一学期组织研究生学习相关 MOOC 课程,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若 MOOC 课程学习成绩达到 60 分及格线,则研究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考核,获得相应学分;若成绩未及格,可按照《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成绩考核管理办法》(深大〔2017〕196 13号)申请重修。若研究生未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必修环节学分,则无法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考试 |
中期综合考核 |
参照《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中期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深大校发〔2021〕100号]。思想品德考核、课程学习考核、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考核和博士生资格考试均合格的博士生,其中期综合考核结果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中期综合考核结果为通过者,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开题阶段。中期综合考核结果为不通过者,根据不同处理意见,遵照我校相关文件执行。 |
考试加考查 |
开题报告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内完成。 博士研究生的开题应按《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要求执行,必须进行公开的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经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凡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原则上应于一个月后、六个月内重新选题并再次组织开题。再次开题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同时原则上应予以推迟毕业;再次开题仍未通过者,视具体情况予以分流或退学处理。 若学位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以保证开题报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博士生开题报告的评审结果汇总报研究生管理部门,原件由学院保存。 开题过程中,导师及指导小组同时需负责考核学生是否具备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思想素质考核由导师及学生所在学院党组织负责。 |
汇报 |
学术交流活动 |
包括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做学术报告等。学博生应参与15次(含)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括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学术交流活动考核工作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学期完成,采用研究生书面报告、导师签字认可、学科点审核、学院审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考查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至少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1次。 |
考试 |
劳动教育(含教学或社会实践等) |
学院要围绕创新创业组织研究生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研究生至少应承担1门课程1个学期的课程助教工作,或参加挂职锻炼、社会调查、野外科考、实务部门合作研究、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等社会劳动实践,并不少于40学时。具体要求由培养单位自定。劳动教育(含教学或社会实践等)考核工作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学期完成,采用研究生书面报告、导师签字认可、学科点审核、学院审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考查 |
预答辩 |
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指导教师审核认为论文符合要求的,需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博士研究生应根据预答辩中所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形成答辩稿。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
汇报 |
国际化视野培养 |
通过开题报告的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与学位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的境外高校或自行联系境外高校(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备案的正规境外高校),出国进行至多不超过1学期的学习及交流。交流期间相关费用由学校及学院部分承担(可承担费用具体见学校及学院国际交流相关文件)。交流期间的学习工作任务由指导教师与接收方境外高校负责教师共同确定;交流结束,需在回国1个月内举行公开学术报告,汇报学习及交流完成情况。或者,通过开题报告的博士研究生到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 |
汇报 |
课程其他要求 |
(1)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根据学科需要,原则上应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由导师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予以确定。补修的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入总学分。 (2)硕士阶段已修课程如与本培养方案博士课程内容一致,经学生申请,导师确认,学科方向负责人与学位点负责人审核,根据已修课程成绩,可以认定至多 2 门课程学分。 |
|
九、 创新成果要求 |
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评价标准》执行。 |
十、 学位论文要求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研究生论文要求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书出版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14)执行。 |
十一、 毕业与学位申请 |
博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申请学位,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论文评阅由我校研究生院统一盲审,答辩程序按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若论文答辩不通过,需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答辩。学位申请由我学院位评定分委会进行审核推荐,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 |
十二、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1 |
Aci Mater J |
2 |
J Mater Civil Eng |
3 |
J Struct Eng-Asce |
4 |
Cem Concr Compos |
5 |
Cem Concr Compos |
6 |
Compos Struct |
7 |
Compos Part A Appl Sci Manuf |
8 |
Compos B Eng |
9 |
Constr Build Mater |
10 |
Corros Sci |
11 |
Front Struct Civ Eng |
12 |
Int J Solids Struct |
13 |
J Bridge Eng |
14 |
J Compos Constr |
15 |
J Hazard Mater |
16 |
J Mech Phys Solids |
17 |
Mater Struct |
18 |
Renew Sust Energ Rev |
19 |
Science及其子刊 |
20 |
Nature及其子刊 |
21 |
Sci China Mater |
22 |
Sci Bull |
23 |
Adv Funct Mater |
24 |
Adv Energy Mater |
25 |
Adv Mater |
26 |
Small |
27 |
J Am Chem Soc |
28 |
Nano Lett |
29 |
ACS Nano |
30 |
Chem Mater |
31 |
J Chem Phys (A, B, C) |
32 |
J Mater Chem (A, B, C) |
33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
34 |
Chem Soc Rev |
35 |
Energy Environ Sci |
36 |
Mater Sci Eng: R: Reports |
37 |
Mater Sci Eng(A, B, C) |
38 |
Mater Chem Phys |
39 |
Acta Mater |
40 |
Scr. Mater |
41 |
J Alloys Compd |
42 |
Comput Mater Sci |
43 |
J Mater Sci |
44 |
ACS Energy Lett |
45 |
Compos Sci Technol |
46 |
材料研究学报 |
47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48 |
金属学报 |
49 |
工程力学 |
50 |
硅酸盐学报 |
51 |
建筑材料学报 |
52 |
科学通报 |
53 |
建筑结构学报 |
54 |
桥梁建设 |
55 |
土木工程学报 |
56 |
高分子学报 |
57 |
复合材料学报 |
58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59 |
储能科学与技术 |
60 |
应用力学学报 |
61 |
振动工程学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