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2024级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0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发表于: 2023-10-07 09:23 点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导师:刘福生、陈光明、刘静、刘光良、轷喆、朱光明、张朝华、李煜、胡利鹏、杨金龙、刘卓鑫、梁丽荣

 

研究方向简介

本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半导体致冷、废热回收、地热利用、储能及氢能等领域,针对热能与电能之间的高效直接相互转换、锂电池安全、快充、续航和寿命以及氢能利用等问题,开展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与器件、锂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高性能热电、锂电池、质子交换膜、碱性膜、反应催化剂、双极板、扩散层和微孔层等材料及其微观结构设计与调控、相应的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等。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在半导体致冷、废热回收、地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以相图及晶体结构分析为基础,进行材料成分设计及性能优化的深入研究。

 

导师简介

刘福生 我校教授,系主任。2005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测试分析协会理事,广东省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热电材料与器件、相图与相结构。利用高熵效应降低热电材料晶格热导率,利用纳米第二相界面效应解耦热电性能参数,提高热电优值;探索合适的阻挡层制备各种热电器件。近年来,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Email: fsliu@szu.edu.cn

 

 

 

陈光明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从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近十年聚焦于复合热电材料与柔性器件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首届中科院王宽诚基金会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斯坦福大学全球Top2%顶尖科学家和英国皇家化学会Top1%高被引中国学者等奖励或荣誉,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和科技部十五攻关子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180余篇,担任/曾任Nano-Micro Lett.(影响因子23.655)编委、RSC Adv.副主编、Funct. Compos. Mater.编委、Materials编委、Compos. Commun.和Polymers热电专刊客座编辑等,是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项目会评专家、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会评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评审专家等。

Email: chengm@szu.edu.cn

 

 

刘静 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环境断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宝钢教学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金属能源材料、金属功能材料、材料服役安全等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氢能储运用高性能合金、高等级软磁合金等方面积累深厚。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省重大研发计划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出版教材和专著3部,在J. Mater. Sci. Tech., Corros. Sci., Mater. Design., Int. J. Hydrogen Energy, Mater. Sci. Eng. A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Email: liujing33@szu.edu.cn

 

 

刘光良特聘教授,国家级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A类),美国化工协会高级会员。1999年获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在美国500强公司研发和工程部门工作了近20年,长期开展与颗粒材料相关的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研究,曾担任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纳米颗粒组主席,并同时担任行业多个期刊的审稿人。研究方向主要是开发不同特性、应用广泛的微纳米颗粒材料,主要用于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制药、3D 打印、 陶瓷、和医疗器材等领域。一些研究成果发表在《Biofuel, Bioproducts & Bio refining》,《International J. of Multiphase Flow》,《Powder Technl. 》等刊物。已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各4项。

Emailggliu@szu.edu.cn

 

 

 

,特聘教授,海外优青。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取得南开大学理学学士和材料工程硕士学位,并于2019年获得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学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入选2021年Clarivate(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领域),斯坦福大学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研究方向为新型储能电池材料及器件,以锂、钠、锌离子电池研究为主,发展功能型电极材料、新型电解液,研究电化学反应机制、动力学过程,探究多相界面反应等。在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等SCI期刊发表论文 70 余篇,ESI高被引文章20篇,被引超万次,H因子46。

Email: huzhe@szu.edu.cn

 

 

朱光明 副教授, 美国化学学会员,2017-2021年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阴离子导电膜,电化学析氢和析氧反应催化剂,电化学氢氧化和氧还原催化剂,用于生物医疗和新能源的水凝胶材料,bio-inspired材料,基于微胶囊与乳液凝胶的外援型自修复材料。近2年课题组在乳液凝胶的流变学和3D打印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主要面向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自愈混凝土和生物细胞支架这几个应用领域。试制的PEM燃料电池和AEM电解水装置已经分别用在燃料电池重卡和海上风电制氢项目中,近10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

Email: gzhu@szu.edu.cn

 

 

李煜 我校副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主要进行新型半导体电子材料、新能源领域(热电材料与锂电材料)的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材料学的交叉学科;基于量子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新材料设计与器件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高端人才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Funct. Mater.(IF>15)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被Materials views China报道,申请专利3项。

Email: liyu@szu.edu.cn

 

 

 

张朝华 我校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201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13-2017)。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我校“荔园优青”,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热电材料和器件、热电输运和理论、二维材料等研究。主持国家、省、市、校级项目5项,长期担任AM, AFM, Nano Energy, JMCA, ACS AMI, JMCC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 Commun.、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Mater. Today Phys.、JMCA、JMCC、ACS AMI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Email: zhangch@szu.edu.cn

 

 

 

胡利鹏 我校助理教授,博士,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后备级)。2015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19年加入我校16877太阳集团。长期致力于块体热电材料及器件研究,特别是在高熵热电材料、晶体对称性调控、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深浅能级调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近年来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1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在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Sci., Nano Energy, Chem. Eng. J., NPG Asia Mater., Sci. China Mater., Acta Mater., Mater. Today. Phys., ACS Appl. Mater. Inter., J. Mater. Chem.等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H因子22,被引用2800余次,其中3篇为SCI高被引论文。获得国际热电学会Goldsmid奖、中国首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诸多荣誉。

Email:hulipeng@szu.edu.cn

 

杨金龙 我校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化学会成员。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我校16877太阳集团;研究方向为复合纳米材料及新能源转化&存储技术,主要涉及新型高安全低成本锂离子电池及水系电池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及企业课题1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包括 Matter, Nat. Commun., Adv. Mater., Angew. Chem., Adv. Energy Mater., Nano Letters,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eScience等,SCI期刊引用近4000次,H-index为34,其中 IF>10的论文20余篇,引用大于100次的论文10篇,EIS 高被引(世界前1%)论文5篇,热点论文2篇,封面论文2篇,其中 eScience 封面获2021年中国卓越科技期刊十大最美封面第一名。现担任 EcoMat,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等高影响力期刊的青年编委,担任Angewandte,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ACS Nano, Nano Energy, J. Mater. Chem. A, Smal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和仲裁专家。申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Email: yangjl@pkusz.edu.cn; yangjl18@szu.edu.cn

 

 

刘卓鑫 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研究领域为柔性可穿戴能源储存与转换器件,包括水系金属离子电池、热电器件与热电化学电池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等项目,在 Chem. Soc. Rev.、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和CCS Chem. 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授权美国专利2项,担任Materials期刊主题编辑和Front. Chem.客座编辑。

Email: liuzhuoxin@szu.edu.cn

 

 

 

 

梁丽荣 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及其柔性热电器件,包括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粒子复合热电材料薄膜、热电气凝胶及其柔性热电器件等。在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Mater. Horiz.、Compos Sci Technol.、J. Mater. Chem. C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Email: lianglirong@szu.edu.cn

 

 

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B2栋 网站: www.sztonganna.com

粤ICP备11018045号-7 版权所有:16877太阳集团-China VIP Certification

扫描访问手机版

Baidu
sogou